close

 生活跟城市,一直以來應該都有很緊密的關係與連結,這兩個詞可能牽涉到好多學家,比方說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建築學家、宗教、生活美學家等,如果我們單純的把「生活」跟「城市」分開,單獨去看的話,感覺又不一樣,但擺在一起的話,化學效應就出來了。我無法斷定的說「(部分的)生活 X 城市 =(部分的)人生」,這樣的公式有點籠統,但如果是階段性的生活配上該階段所在的城市,也許對人生(階段性)可以有簡單的想像,當然也可能是刻板印象,不過「我在台北市」跟「我在雲林」這兩句話你一定會有不同感受。

RIMG1129  

 我覺得我們是容易受到城市的氛圍所感染,即便有的城市可能一點特色也沒有,但當你進入那個城市的時候,至少你可能會說:「這城市沒什麼特色。」,當然我知道這是很主觀的,畢竟對該城市來說我們是外來者,對,所以一個城市到底該被誰定義?如果外面的人定義了這城市(假設有多數相同的看法),那會不會某種程度也定義了這城市大概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屁啦!怎麼可能!憑什麼?太主觀了。」我知道你會這麼說。

 但再回過頭想想那兩句話,然後改成有人跟你說「聽說他在台北。」而你是雲林人,又或者「聽說他回雲林了。」而你現在在台北。

 好,你想到了什麼?關於你腦海浮現印象嘛,都會有,畢竟這是整個大環境的影響,如果你再把高度拉高一點來看,飛到很高的地方俯瞰台灣。

 生活是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有太多的元素在裡面,其中我又覺得加了城市進來好像可以看到一些樣貌。好像我們常常被城市所決定,但又想在城市裡創造一些我們以為的平衡,比方說慢活,「希望可以在忙碌的台北有個悠閒的午後,坐在靠窗的咖啡店,看著往來的人們,感受這城市的溫度。」在忙碌的大城市比較容易創造慢活,而在鄉下就很難創造金融貿易的忙碌,所以城市的生活比較容易被切割,而鄉村比較是完整性的,一大塊的,例如常聽到的好山好水好無聊,很完整性的畫面與感受。

 找到了,原來城市的忙碌造就了生活的忙碌,因為我們連慢活都需要去規劃,把它切割出來,也許是圓餅圖裡的百分之幾,當然對控制得宜的人來說這根本就不算忙碌。

 不過,基本上,我們是被城市定義著生活。

 看看下面這張圖。

 

 在腦海中閃過的想法是什麼?再來,你有什麼感覺?

 剛剛有提到關於切割跟完整性,我在想,是不是城市因為本身畫面(空間)被過度切割,所以「多數人」的生活也是被切割的,而在上面這樣的鄉村裡,是不是因為畫面(空間)比較完整,所以完整性也比較高呢?

 如果是的話,那不同的城市環境某種程度定義了生活,所以變成了「生活環境」,嗎?「on」跟「off」好像也只有在城市才有意思,應該甚少有人會在鄉下討論on跟off吧!

 以上這些,其實都只是因為我今天早上跟朋友在一所國中附近的早餐店一起吃早餐,然後看到很多人,發現原來今天是教師甄試的日子,然後路上就大塞車,而這些未來的老師,也許有些本來在屏東生活(舉例啦),然後考上了台北的學校,那生活的步調跟節奏會如何變呢?是生活定義了城市,還是城市影響了生活?接著又會過著什麼樣的人生呢?

 於是有感而發的開始寫。

 我還太渺小,閱歷太少,所以我也試著在感受城市跟生活之間的微妙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kyotrave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